老孙家的原始资本累积是相当血腥,经济萧条,娱乐就会爆发,现在是小说、动漫、游戏,以前的日国就是弹子店、酒吧、风月产业。

唐觉晓一说日国地产崩盘的那几年,孙郑毅果然沉默了,他一定深有体会。

过了一会儿,孙郑毅说:“现在日国正进入一个很可怕的阶段,整个日国得了一种病。”

“什么病?”

“无缘社会,生前无人问及,死后无人祭拜。最可怕的是无缘死,死了很久都没人知道。整个日国无缘死的比例是1/30,而在大阪这拥有日国1/5人口的地方,上升到了1/9。很多人认为一定是独居的老人才会无缘死,不是的,有老人住二楼,年轻夫妇住一楼,等他们想去拜访老人的时候,发现老人已经去世一周了。唐先生你可能不知道,日国有一些职业,专门给这些人收尸。”

“这……还真不知道!”

无缘社会,简单说许多日国人,一是没朋友,“无社缘”,二是和家庭关系疏离甚至崩坏,这是“无血缘”,三则与家乡关系隔离断绝“无地缘”。

无缘社会的来由并非是生产力,而是三观、各行业发展情况,这其中又涉及到了中等收入陷阱。

按理论角度,当一个国家人均GDP一年到3000美金左右的时候,大家进入了中产阶级,社会阶级就开始分层。如果该国家无法进入各行业上游,那么贫富分化就会扩大,继而是环境恶劣,然后是社会动荡。

这时候人际关系就会越来越冷漠。

哪怕是日国号称发达国家,也不可免俗。

很多人觉得日国女性真好,其实中国男性能完成日国男性做的事,中国女性也会很好。

首先一个人可以养家,让女的做全职太太做饭带孩子,还要能养两个孩子,并且有钱给女的买东西,不一定是奢侈品,最后,男的钱交给女方掌管。

要是能做到这些,别说女的给男的脱鞋,给男的搓澡都没问题。

有人或许会注意到,既然可以采用无人技术,是不是可以裁掉女职员,让女性不得不依附于男性……

日国就是这么干的,结果情势恶化了,女性一旦没有了钱,就开始自主降低下限,最后逼得社会认可这个下限。

日国2007年出了一本书,叫做《下流社会》。内容简单的说,现在的日国年轻人好不容易有了工作,但又要经常加班,面对婚姻、就职等方面的压力,年轻人不再愿意担当社会的中流砥柱,自动的去下一级的阶级做咸鱼。商业和IT业的精英在过高档次的生活,而大多数人却自主去过穷日子,闲下来就去便利店阅读廉价书刊。这些年轻人认为自己有5P就够了,5P分别是电脑、手机、游戏机、瓶装肥宅快乐水、薯片。

感觉这很中国啊……

在中国《下流社会》这书名肯定不能过审,研究这个的御用文人写了一套《消费降级》理论,搞不好还会被打回重写,警告让他们重新组织语言,然后改为《消费分级》。

孙郑毅说:“我的感觉很不好,感觉日国的现在,就是中国的未来。”

唐觉晓说:“不用未来,现在就是了。”

不管是赌,还是黄,人情的逐渐冷漠,或是人们自动消费降级,有肥宅5神装就够了,肥宅是不分男女的……都是一样的,没本质差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