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道如上气不接下气的道,“李先生,黄炳新来了消息。”

“钱来了?”李和大概猜到是日苯市场上已经有了斩获,他最近每天都不忘记听bbc的新闻。

沈道如点点头道,“是的,这次至少有75亿美金,这还不算高盛给我们的分成。”

“终于不缺钱了。”李和感慨了一句。

“国际三大主要评级机构均继续看低Rb经济前景,穆迪公司已经率先作出降级决定。”沈道如对李和的这句感慨嗤之以鼻,李和什么时候缺过钱,他继续道,“摩根,联合基金,华尔街的银行全部加入了这场做空。”

“这些钱继续投入进去,但是不管高盛或者别人在之后采取什么行动,我们在七月份之前撤出。”有三倍或者五倍的收益已经很令人满足了,再贪心下去,老天爷都会收他。同时,万一某天日元增值过高,他会面临更大的汇率损失。

他更加担心,由于杠杆效应,这场肆无忌惮的赌戏会出意外,毕竟他是那只蝴蝶,他已经切切实实的影响到了日苯市场的走势。一种股票最后可能上涨一倍,甚至两倍,但最多只能下跌一倍,他再待在卖方市场上的意义已经不大。

电影院里只有一个逃生口,万一着火了,他要做第一个跑掉的。

他可不想挂个崩盘教父的名头挂自己身上。他现在只想尽快结清所有业务,结清账户,收进款项,取消账户,最后彻底清算。

对日苯人来说,整个九十年代都没什么好日子,社会阶层一定程度的瓦解了,百万土豪流落街头,一家接着一家的工厂倒闭,基本没什么希望看到地平线上的曙光。

“我立刻通知下去。”沈道如自然是求之不得,在他看来,既然钱进了口袋,没必要再去冒风险。

赚钱了,又赚钱了,李和还是一天三顿饭,雷打不动,兴奋过后,也就忘了,赚钱了自然很高兴,不是因为钱本身,而是因为满足。

如果一头扎进经济生活中,看什么都是钱,衬衫上的棉花,领带上的丝绸,杯子里的茶叶,都是可以投机的原料。

李和在走之前,把附近的一间铺子腾出来了,准备给何龙做烤串店,前屋有五十多平,后院和厨房的面积也够大。

寿山打了包票说,“来了我会帮着安排,他不懂我能教他,你放心吧。”

他自认在餐营这块已经是老马识途,说话的口气很大。

何芳对这铺子也比较满意,这里位于十字路口,人流量大,关键离家更近,都方便照应。她把自己原来的宅子给弟弟住,就是存了这个心思,要天天在眼皮子底下才放心,不管怎么样都是这样对付了,求个一团和气。

听说李和要去浦江,她只是交代按时吃饭,勤换衣服,其他没什么多说。

难道的好天气,没有风沙,刚到八九点钟,太阳就暖和的很了,天高云阔,连院子里槐树的鸟窝看起来都顺眼的多了。

家里一个人都没,李和只能自己收拾行李,主要是带一些换洗衣服和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