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说服法

劝说疑似装病的罪犯,告诉他患有精神病的患者的确可以免除刑罚,但另一方面,他必须住进精神病院。和监狱不同,精神病院会将患者无限期收治,患者可能要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真正的精神病患者不会对这番话做出反应,而罪行轻微的装病者可能在听后承认自己装病。

(4)威吓法

把疑似装病的嫌疑人带到医生研讨会,在众人面前大声宣讲:“这就是疑似装病的案例,请诸位仔细观察,发现破绽。”多数嫌疑人会因此感到羞耻,承认伪装。

(5)酒精试验

让嫌疑人饮下酒精饮料,观察其精神上的反应。当人酩酊大醉后,就不能伪装精神异常,医生可以据此推断嫌疑人的精神状况。

卯平牢牢记住了这些装病的识别方法。他心想,只要能对付这些试验方法,就能成功装病。

那么,真正的精神分裂症究竟有哪些特别症状呢?一本书中谈到,“精神分裂症”原本叫“早发性痴呆”,这并不表示此病发作早。这种疾病主要是“病患在青年时代受到某种外界因素或非心理因素影响”而引起的,一个处于壮年的人,也可能某日突然发病。

以下是精神病医生撰写的书籍的文摘。

分裂症的症状非常繁多,在诊断每一种不同的情况时,我们都要有不同的依据。首先是患者的病历,其次是患者的表情、行为、生活态度等客观症状,再次是我们面对分裂症患者时所产生的感觉,也就是患者留给我们的印象。想必读者能够理解第一种和第二种依据。第三种依据更多属于心理范畴,我很难在这里用语言表达清楚。

面对分裂症患者时,我们常常感到不能理解他们的思想,内心无法双向沟通交流,并会有遭到冷遇、无所适从的感觉。我们或许可以根据经验捕捉到一些容易忽略的症状,但还是不能像内科名医那样,只看一眼患者,就可以当场给患有轻微巴塞多氏病(突眼性甲状腺肿)的病人做诊断。就像我们看到爬行类动物时会感到恶心,看到小鸟时会感到温暖一样,精神分裂者也会给我们一种特殊的感觉,即他们第一眼看上去会让人很不舒服。这种感觉来自于患者的表情、姿态,以及交流时患者的反应。这属于我们医师的主观意识,大众可能认为这样的诊断方法不妥。不过,我们可以以此为前提进行大致的评估,然后针对分裂症的症状做进一步诊断。因为这样可以更有效地诊断患者患的究竟是躁狂抑郁症,还是其他心理性疾病或精神变态。患者给我们的印象,可以为我们区分许多相似的分裂症。

这本书还描述了患者的主观症状,包括幻觉、妄想、自我障碍等;以及客观症状,包括行为或生活方式的异常等。

例如,患者会懒散懈怠不去工作,即使去工作,也从来没有条理;不注重仪表,邋里邋遢,早晨不叫就不起床,也不洗脸,总是穿着同一件衣服,不注意个人卫生;懒惰,一天到晚都浑浑噩噩;做事不计后果,不按照指示做事;其中有些无家可归,需要警察照顾;学习或工作上没有目标;患者的价值观普遍很奇怪,常人无法理解;总是给他人添麻烦,毫不关心别人,缺乏对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的适应力,无法与别人共同生活,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

书中还写有关于患者表情的描述。

他们的表情冰冷、僵硬、空虚、怪异,或者没有表情。经常冷漠而无意义地痴笑、眉头紧皱、撅嘴等。

这本书在情感反馈(患者多淡然面对所有事物,没有感情)、行动(动机不明、无法预测、无法判断患者的心情)、言语(患者的语言思路支离破碎,各部分之间缺乏联系,总重复无意义的话,逻辑混乱)等方面也撰写了很多内容。

猿渡卯平在各处的图书馆里读着这类书,遇到重要的段落还伏到桌上做笔记。他把这些内容都写在小本子上随身携带,决不让妻子发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会像面临考试的学生一样,把笔记拿出来反复熟读,记入脑海。当完全记牢之后,他会烧掉笔记。

不仅如此,晚上钻进被窝后,他还偷偷练习笔记上记录的内容。妻子不在的时候,他就在家里实际操演,要不就找没人的地方自我训练。他正在同死神对赌。头号敌人是精神病医生,第二号敌人是检察官和法官。他必须不断训练自己,做好充分准备。最重要的是,他必须练成面对任何危机都毫不畏惧的胆识。有的人具备巧妙的演技,但是,再出色的演员也不具备与死神展开较量的果敢勇气和坚定精神。

04

〇、荒矶满太郎遇害案被告猿渡卯平的精神状态鉴定书:

鉴定事项:要求鉴定荒矶满太郎遇害案被告猿渡卯平在行凶时(昭和四十年八月二十五日)的精神状态,以及现在的精神状态。

一、犯罪事实:

昭和四十年八月二十五日晚上六时许,被告于文京区本乡弥生町××番地的道路上,突然袭击该区曙町××番地金融界人士荒矶满太郎(六十二岁)。被告手持短刀刺入被害人后背,将被害人按倒后骑在其身上,刺伤其心脏等五处部位,导致被害人当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