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彭氏家族本就是粮商,他们开仓放粮或许根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用正常价格去故意破坏那些想抬高粮价的人。

可要想一直压得住粮价,那就必须有足够多的粮食支撑。

虽然彭氏是当地最大的粮商,可也架不住灾民的疯抢,说不定彭氏家族为此还倒贴了不少银钱进去。

诸葛云觉得柳枝的分析很对,他想破头都没想通的疑点,却被柳枝几句话就给点醒了,他当即就要按照柳枝提供的思路继续调查下去。

可柳枝还是担心进度太慢,便又特意提醒诸葛云道:“你有没有想过,在外人眼中彭县令的罪证那么清晰明了,为何手持尚方宝剑,可以先斩后奏的钦差大人却始终没有对彭县令动手?”

“或许那位李大人就是为数不多的知道事情真相的人,也只有他能为彭县令作证,可偏偏他死了。”

诸葛云愈发觉得事情变得明朗起来,他惊道:“很有这种可能,据我了解,那李毅祥是个极其刚正不阿的人,更是对官员贪墨之事嫉恶如仇,他若真认定了彭县令贪墨,必然会一剑斩了他,反而他只是放出去了要调查彭县令的消息,却并没有实质行动。”

谢瑾怀也看明白了其中的疑点,分析道:“或许他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在暗中调查一件事,并且这件事牵扯很大,所以李毅祥被杀,再顺理成章的栽赃到了彭县令身上,让他有口难言,这简直是一个一石二鸟的计谋。”

诸葛云也对谢瑾怀的分析很是赞同,“以我对李毅祥的了解,他这个人遇到点什么事儿都惯爱写日志的,平日里往宫中送折子次数也属是他最多,你说他会不会留下点什么信息,还没被人知晓呢?”

被诸葛云这么一说,柳枝倒是想起被她遗漏的信息。

上一世,诸葛云之所以能攻破这桩冤案,还是有一点点运气成分在里面的,当时他去驿站取扬州寄来的家书时,无意中发现了驿站里有一封滞留的信件,是李毅祥寄给家中的家书。

不过那封家书没有寄信人的署名,只写了李毅祥妻子的名字,然而诸葛云对李毅祥的字很是眼熟,一眼便认了出来。

不过也许是因为这是一封太不起眼的家书,以至于驿站的人也没在意,甚至疏忽遗漏,亦或者是李家人因李毅祥死后便搬离了京城让那封信迟迟无法交到李家人的手里,那封家书便一直无人认领。

而诸葛云本打算带走那封信,想派人交给李家,却在鬼使神差之下,将那封再寻常不过的家书打开了。

也是在这时他才发现,李毅祥竟然预知道自己即将会遭遇不测,便提前用家书的形式把他知道的真相以及罪证全部当家书寄出,就是想自己若是遇害后,家里人能拿到这份证据为他伸冤。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这封家书阴差阳错没有能及时寄到李家人的手里,导致彭氏一族蒙冤被斩。

柳枝内心是有些纠结的,她刚刚说了那么多其实已经暴露了不少,若是再把此事点的明显,会不会太过,惹人生疑?

可是,那些都是无辜的人命,若是他们不能在彭氏一族被斩首之前找到足够多的证据,不仅不能救人,谢瑾怀也没法达成目的。

柳枝只能抱着侥幸的心理,开口小心提点道:“刑部派人去了松原县调查那么久,都没能发现李大人身边留下了蛛丝马迹,你又说李大人有写日志的习惯,那他的日志会不会早就没有留在身边,而是藏到了一个很安全的地方?”

谢瑾怀仔细回想了下,“你们说什么地方才算安全?不让人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