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郭瑾没有这种威望,所以他们背后的势力集团其实是可以作妖的,若不把这种可能性掐灭掉,问题就很大了。

这种可以集中力量的常设将军职位必须解除实权。

最高只能允许校尉的存在。

校尉就太多了,几十万卫军,校尉起码几百个,让利益集团尽管去争取,看他们能争到多少个站在他们那边帮着他们办事。

而且人一多,心思也多,繁杂纷乱,难以统御,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想法,要如何才能通过他们影响朝局呢?

只是四将军的话,只要争取到两个,就有动摇朝政局势的可能,就算两两对立,胜负也未可知。

设想一下,未来的某一天朝廷发生政治斗争,皇帝不察,四将军被某个权臣拉拢,或者说四将军中的两个被拉拢,那么这个权臣在实际上就已经有了主导朝政的可能,皇帝就危险了。

如果皇帝不能完全掌控这四人,很容易就会造成军权旁落、权臣诞生,从而威胁到魏帝国的中央集权。

所以这种可能是郭瑾不能接受的。

四将军不是不能存在,但是不能成为常设将军,要成为和卫军大将军一样的荣誉职位,实权不能交给他们。

军队里要以校尉为主要统兵者,日常只有校尉可以带兵,不能有更高的职位身处于卫军之中带兵。

魏军里没有中郎将这一层级。

或者说曾经有,在乱世的时候有,但是当郭鹏的军队从名义上的汉军进化成魏军之后,就没有中郎将这一层级了。

直接从校尉蹦到将军。

这是郭鹏的掌军之术,尽量削减军队层级,减少中间部分,可以更加凸显最高统治者的权威,方便领导,也能增强最高统治者的存在感。

可以说当时郭鹏也在为日后郭瑾的行动做铺垫。

汉军和魏军不同,汉军在体制上也是贯彻了汉朝廷位卑权重的用人法原则的。

权力重不重,不重要,重要的是职位不能高。

职位越高,收拾起来越麻烦,职位越低,就算权力大,收拾起来也很简单,这就是帝王心术。

位卑权重绝对是个好手法。

所以东汉时代,哪怕在黄巾之乱时代,中郎将都是统兵大将的最高职位了。

一群中郎将的地位又能多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