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君一想也是,急了,“这事儿不能这么办啊,你等会儿,我回家跟我爸妈商量下。”

“你先别走,咱俩说完你再走不迟。”卫姝喊住就要往家跑的王学君,“我知道你爸妈肯定打听过我家了,我姐嫁了个军官,我哥不仅为了我下乡,还把工作给我了,我们家四个孩子,三个孩子都是高中毕业。”

“从这些消息你们家得出结论,我们家重视子女还不重男轻女,以后我嫁过去也有娘家支持,即便不支持也不会拖后腿,是吧?”

这些都是卫姝从原主的记忆里扒拉出来的,王家婆婆指桑骂槐,大喊后悔的时候说的。

王学君听后犹豫片刻还是点了头,想起了卫家的好,觉得可能有什么误会。想到这儿,王学君还想补充下他并不是只看中卫家的家庭,也看中卫书这个人,只是不好意思说出口,涨红了脸犹豫着刚要张嘴,就被卫姝接下来的话震惊了。

“那我告诉你,我姐嫁军官是她老师介绍的,不然我爸妈不知道把她嫁给什么样儿的人呢。我和我姐之所以能读完高中,是因为我爷爷去世前逼我爸发的誓,要不是这样,我爷爷奶奶去世后我俩就辍学了。我哥替我下乡这事儿是先斩后奏,为这事儿我们家闹了好几天,我妈饿了我三天,因为我爸爱面子,也为了迎合政策,这事儿才没传出去。你明白了么?”

王学君满脸震惊,“这,这……。”

卫姝翻个白眼,“我要是嫁过去,你们家不仅要实打实的花两百块钱,以后亲家变冤家,还得忍受我们家时不时去你们家捞好处,我这个女儿在家没有话语权,只能听之任之,你们家能承受么?”

王学君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入秋了,天气开始变冷,他额头却开始渗汗珠。

卫姝对王家意见倒不是很大,他们家是真的想要结门好亲,原主刚嫁过去的时候王家人包括王母对她是不错的,只是卫家人一直在扯后腿,落差太大。等到原主跳河,王家还被卫家闹的赔了这个年代的一笔巨款。

所以就别牵扯,快刀斩乱麻。

“你不过是喜欢我这张脸,根本就不了解我,回去把我说的话跟你爸妈说一遍,你爸妈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不过,”卫姝微顿才道:“看在我这么诚实的份儿上,这理由能不能按我说的来?”

卫姝等他的回答,王学君嗫嚅半天,“你是不是不想嫁给我才这么说的?”

卫姝:……

“你要是不信,让你爸妈再仔细的去打听打听就知道了。”卫姝面无表情道。

卫父卫母之所以在外面形象好,一是因为他们在外面确实很会维持形象,就是会装,而且卫父是印刷厂级别最高的维修师傅,印刷厂没几个人愿意得罪他,他们家左右邻居都不是话多的人。二则是重男轻女偏心眼儿在这年代太普遍了,也没人拿这个当事,外人只看到卫家让两个女儿都读了高中就要高看他们一眼了。

但话说回来,这也不是什么机密,王家之前只是大面上了解一下,没仔细打听,只要仔细问问,总能问出点细节。

王学君失魂落魄的走了,卫姝一身轻松的去坐公交车。

印刷厂这边是城东,虽然也有几个工厂,但要说起长北市的工厂龙头,还是得去城北。尤其是配件厂,听说跟省城好几家机械厂有业务往来,工人数量多,工资水平高,跟印刷厂离得远,被认出来的概率极低,卖货首选啊。

要上公交车时卫姝才想起来,幸亏她跟卫父要了5块,不然连坐公交车的钱都没有,就这还被售票员好一顿白眼,车费3分,而她只有5块整,找零麻烦。

晃晃悠悠半个多小时才到配件厂,又转了半天才找到家属区,顺便把给卫强的信寄了,路上还在一户人家花1毛钱买了个旧篮子挎着。

家属区人倒是很多,卫姝站在胡同口,却有些犯难。

计划是一回事,她大学时也凑热闹跟同学在步行街上卖过一段时间的饰品,但那时候是大大方方的卖,现在要偷偷摸摸的,她一时还真无从下手。

不过转了半天实在有些饿了,没粮票不能下馆子,卫姝也不用挨饿,她有饼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