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凯特琳完全拿不准主意该为了什么而激动,大感‘娱乐圈即将因为这篇报道地震’的错觉的时候,在董事长室里的珍妮则是 舒适地伸了个懒腰,津津有味地回味着过去30分钟里,凯特琳脸上那生动的微表情,她丰富多彩的反应极大地娱乐了珍妮,也让她这几天来累积的疲惫不翼而飞: “和从前比,采访变得好玩起来了。”

对于这篇新闻可能引起的反响,她却没有太多的顾虑,就和她说的一样,现在,适度的真实已经无 法伤害到她的事业了,而珍妮真的、真的也已经厌倦了对公众说谎,诚实真的让她感觉良好,甚至有种自我解放的感觉:也许她的个人形象确实会因此受到影响,但 ——这也是可以接受的损失,或者不如说,这也是应该回归的真实。

“珍妮。”不过,好景不长,门口传来的敲门声很快把她拉回了现实世界——发型有些凌乱的切萨雷站在门口,对她做了个手势,“小会议室,现在——距离我们对ge的最终陈述只有48小时的时间了。”

☆、第448章 有那么一瞬间

“把第四页第三条删掉,重新再写一个版本给我,”切萨雷摘下眼镜,拧了拧鼻梁,把手里的ipad递给秘书,“最后确定一遍我们给出的数据预期——从2015年中国的电影市场开始,每个数据都要核算一遍——珍,手上这份文件你看完了吗?”

“正在看。”珍妮头也不抬地说道,她敲了敲额头,让自己的精力再集中一点,“这些字为什么总在扭来扭去——它们为什么不愿意让我阅读?”

虽 然抖了个机灵,但这个笑话并没有得到任何人的回应,整个办公室都沉浸在忙碌的氛围之中,整个秘书组都在不停地来回走动、低声沟通,而切萨雷和珍妮这两个大 老板,所能得到的全部特权也就只是一个小小的会议室,以及两张较为舒服的椅子。切萨雷还在不断地审查着文件,他的表情有些狂热,对于珍妮的话充耳不闻,而 所有别人都完全沉浸在了工作之中,无法跨过有些遥远的距离来聆听她的幽默火花。珍妮左右扫了几眼,叹了口气,又强迫自己把精力投注到了文件之内——没有经 过她的审查,这几份演讲稿乃至备忘录可没法真正盖章定案。

一般来说,一间公司的扩大总是伴随着无数融资活动,在最终的上市融资之 前,进行过3、4轮的融资并不稀奇,而除了第一轮,通常也是决定公司生死的天使投资以外,在公司本身运作良好的基础上,融资成功与否,并不能影响到公司的 生死,也犯不着让整个公司上下都忙成这样,像是珍妮和切萨雷这样的大老板,看下手下的资料有没有到位,最终的ptt等讲演物品制作是否精致,当然,还有公 司内部的一些报表能否体现价值也就够了,他们主要的功力还是用在‘忽悠’上,怎么讲好一个故事,让投资人心动,这才是他们的活计。

不 过,这种忽悠更多的还是出现在it业这样的朝阳产业里,像是市场已经非常成熟的传媒业界,在一项投资中,‘忽悠’的作用已经不是那么的大了,大梦也仅仅是 把这个故事里夸张的、激动人心的部分放在中国市场这里,作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想要真正地说服ge,大梦是比狮门、传奇、沙丘、梦工厂等更值得投资的实 体,还是要拿出点真材实料来——拿到投资以后,怎么应对同行竞争,怎么进行逐步扩张,打造传媒帝国,怎么证明ge投资大梦会比入股新闻集团等更为明智?怎 么保证ge在数年后能够获得盈利?

这些事,靠说故事可是忽悠不出来的,成熟的市场摆在这里,就像是一个方程,所有的变量都已经肯 定,你要给出一个让投资人满意的结果,推导过程必不可少。而这整个过程最终都要落到纸面上,体现出大梦的竞争力,切萨雷和珍妮想要做出的是一份无可挑剔的 陈述报告,从数据、逻辑都能打败潜在的竞争者,亦是无形地展现出自己在人事方面的优势——虽然现在公司还不大,但他们拥有业界最精英的人才,才能做出这样 一份报告,毕竟,在必须严守保密协议的情况下,不是每个公司都能拥有如保罗.德加拉比迪恩这样名声在外的数据分析师的,而慷慨的分红与股权激励,也让够资 格签下保密协议,为此次融资准备材料的雇员们都暗自兴奋不已,发了疯似的准备材料,简直比珍妮还要更加热衷。

“我看完了。”用30分钟看完了手里的报告,珍妮也忍不住学着切萨雷揉了揉眉心,“没什么太大的意见……说真的,我对电视业务基本毫无心得——看起来只能是做董事长的命了。”

“未必要懂得集团的每一项业务才能做ceo的。”切萨雷也合上了手里的ipad,“说说看,整个报告里最关键的信息是什么?”

“噢,我还以为我们的课程很早就已经结束了呢。”珍妮往后放松地靠了一下,举起手伸了个懒腰,有些开玩笑地说道,但最后又在切萨雷扫来的眼神中摊了摊手,“我猜应该是它会占用的资金?想要在五年内把一间电视台彻底推向市场,这肯定需要大量的现金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