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凌特意给上官秀修书一封,让他接受辛夷的率部归降,不可再意气用事的一味滥杀,若当真容不下他,在国战战场上,可除掉此人的机会也有很多。

除此之外,唐凌还加送了一本书,大风全书的开篇第一卷,帝王卷。

上官秀看过唐凌的书信后,不置可否,看过大风全书的帝王卷后,倒是忍不住笑了。

帝王卷的开篇,就是讲风国的由来和皇族的正统。

世间大地,乃上天所赐,位于上天之下,故曰‘天下’;天下之管理者,为上天之子女,故曰‘天子、天女’;因天子、天女皆为上天之子女,天下土地,尽归其所有,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生活于天下之百姓,皆为天子、天女之臣仆,故‘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看完开篇,上官秀仰面而笑,问身边的赵晨道:“此书为何人所著?”

赵晨躬身回道:“秀哥,著书之人,名叫解慵!非贵族出身,乃平民学子,颇具文采,在家乡一带也很有名气!”

上官秀点点头,笑道:“确实是个人才!是个会拍马屁的人才!哈哈——”就解慵所著的这本帝王卷,和贝萨教廷所信奉的经文相比,有之过而无不及。

“秀哥可是觉得此书不妥?”赵晨小心翼翼地问道。此书涉及到的是皇帝存在的法理,他可不敢轻言非议。

“并无不妥。有皇帝在,风国十郡,方能聚拢到一起,若无皇帝,风国十郡,分崩离析。”

上官秀是个看过时代演变的人,可即便如此,他仍坚持守护君权至上的思想。在制度改革和科技革新方面,他极度的开明,而在传统的思想上,他又极度的保守。

这与唐寅对他的影响有直接关系,唐寅留下的君主立宪制度,被上官秀奉为准则,即便看过时代演变过程,他仍认为君主立宪是最佳的政治制度之一,不必做出改变。

既然认定应该保留君主,那么神话君权就是必须要做,也是应该要做的事,这并没有什么不妥。

不过君权的神话不会永远存在,早晚有一天,民众会开明,民智会大开,君主也会被拉下神坛。大家都是同样的人,那么我们为何还要继续支持你来做皇帝,支持你高高在上呢?

这就需要君主对国家得做出杰出的贡献,让民众能由衷的感激他、爱戴他,从而心甘情愿的支持他和他的后代继续做皇帝。

上官秀说要为风国打下一片辽阔的江山,让风国千秋万代,原因也就在于此,他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皇帝累积功业。

所以他从不贪功,他可以毫不在乎的把所有的功绩统统都让给唐凌。

他要统一宁南,要征服贝萨,要吞并沙赫,其实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竭尽所能的打造出一个可流芳千古,能被后世子孙牢牢铭记的伟大皇帝。

让强盛的风国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而不是哪一天皇帝被推翻,国家四分五裂,被人瓜分。

如果说砂河之战,唐靖的阵亡,是对唐钰朝廷沉重的一击,那么辛夷的倒戈,便成了致命的一击。

连日来,上京朝野一片混乱,人心惶惶。第一军团倒戈,第二军团全军覆没,偌大的上京,可战之兵已连十万人都不到,一旦贞郡军攻打过来,上京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

目前,还在上京的戍京部队,只剩下编制不全,战力不强,武器弹药又不足的第三军团。

第三军团现在只有七万多人,而且其中大多都是新兵,当初进攻上京的时候,第三军团是主攻军团,几乎整个军团都快被打光了,现在能凑出七万多人,已实属不易。第三军团的军团长名叫王贵,莫郡人,他麾下的将士,也基本都是莫郡的地方军。

这段时间,上京朝廷慌乱,王贵更加慌乱,贞郡军在砂河之战中取得大胜,接下来,势必要来攻打上京,守卫上京的重任,基本都落到他的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