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出城之后,没有往广都、成都方向跑,而是纷纷向汉军大营那边逃去。

当初岑彭率军打到武阳的时候,对当地的百姓十分优待,又是施粥,又是放粮,岑彭的善举,也为汉军赢得了极佳的名声。

所以武阳百姓出城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去投奔汉军。

听说从武阳逃出上千之多的百姓,来己方大营避难,吴汉的眉头拧成个疙瘩,气恼道:“两军交战之时,这些百姓又来添什么乱?”

刘尚想了想,说道:“当初,岑将军在武阳,厚待百姓,岑将军遇刺后,百姓们自发的为岑将军立庙,如此佳话,足以让岑将军流芳青史啊!”

他这番话,听起来好像和吴汉说的事无关,实际上,刘尚这是在点拨吴汉,想要有个好名声,大司马你也得效仿岑彭,厚待蜀地之百姓。

吴汉多聪明,一听就领悟到了刘尚的话外之音,他嗤笑一声,说道:“什么名声不名声的,我可不在乎这些!”

刘尚正色问道:“大司马,以当前之局势,公孙小儿还能长久得了吗?”

吴汉脸色一沉,冷哼道:“秋后之蚂蚱!”

刘尚一拍巴掌,说道:“公孙述已经长久不了,大司马做官业已做到了顶,以后再想建功立业,只怕也没有机会了。”

所以,趁着现在公孙述还没死,抓紧为自己挣点好名声,还是挺重要的,等将来录入青史,生平也不至于太难看嘛!

做官做到大司马,真就是做到顶了,没有再提升的空间,再往上,那就是天子了!对于吴汉而言,官已经做到顶了,还差什么,就差名声了嘛!

他二人正说着话,一名兵卒走到营帐门口,插手施礼,说道:“大司马!”

“进来!”

兵卒走进中军帐,将一份包裹的竹简递给吴汉,毕恭毕敬地说道:“大司马,洛阳送来的传书!”

吴汉接过来,向兵卒一挥手,而后他拆开外面的包裹,定睛一看,原来是封家书。刘尚好奇地凑过来,问道:“大司马,可是陛下来信?”

“呵呵!”吴汉挠挠头,脸颊微红地说道:“是贱内来信!”

“哦,原来是嫂夫人啊!”刘尚乐了,催促道:“大司马快打开看看,嫂夫人都在信中说了什么!”

见刘尚伸长脖子,一脸八卦的往自己这边凑,吴汉不满啧了一声,将手中竹简向下放了放。刘尚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退后两步。

等他推开,吴汉将竹简的绳带解开,展开竹简,低头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