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军帐里的众将回过神来,无不长松口气。终于……终于可以撤兵了,这场仗,终于可以不用再打了。

别说下面的兵卒们身心俱疲,他们也同样是身心俱疲,明明己方的兵力远远多过风军,但在战场上,风军带给他们的压力,却是难以想象的大。

长孙怀安下达了撤兵的命令,宁南军将士们如释重负,以为接下来不用再打仗了,但是人们都错了,撤军只是宣告宁南军的攻城战结束,但同时又是风军围歼战的开始。

翌日一早,宁南军拔寨起程,全军后撤,可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撤不出去了。

战斗之前,风军于庆城十里外挖掘战壕,垒砌土墙,设置防线,人人都认为那是庆城的外围防线,是用来抵御外敌的,其实宁南人都错了,那根本不是什么外围防线,也不是用来对外的,而是用来对内的。

两军的交战还没开始,上官秀就已经给这场战争做了定论,这是一场己方以少战多的围歼战,既然是围歼战,那么就需断掉宁南军退路,这才是这条距离庆城十多里的防线,存在的真实意义。

当宁南军撤兵的时候,这条防线已被风国第七军的第二、第四兵团所占领,要命的是,防线内,布满了宁南军的火炮,这些火炮,正是城外风军偷袭宁南军后勤补给队时所缴获的战利品,现在,风军把这些战利品都反用在了宁南人自己的头上。

不到八万人的宁南军残兵败将,在撤退当中遭受到风军凶猛的炮击,火炮的怒射声都连成了一片。宁南火炮和风国火炮的规格不同,风军也没有办法长时间的使用,现在防线内的风军是毫无保留,就是要一口气的把炮弹全部打光。

密集的炮弹像冰雹一般倾泻进宁南军的阵营里,轰隆隆的爆炸之声不绝于耳,远远望去,宁南军的阵营里,四处开花,到处都有爆炸,全军已毫无阵型可言。

彭胜亲自率领两支兵团,拼死向防线内的风军展开冲锋,打算强行冲开一个豁口,助全军突围出去。

可是,此时防线内的风军,已不是他们刚来庆城时的那支风军,此时的宁南军,也不是刚来时那支士气如宏的宁南军。

彭胜一部的突围,遭受到风军凶狠的反击,损兵折将无数,连彭胜自己也被一颗流弹炸死在两军阵前。

见向西撤退实在是撤不出去了,宁南军残部在长孙怀安的率领下,又向北撤退。在北面,严阵以待的是风第七军第五兵团。这一场交战并没有打得太久,便以宁南军的再次撤退而告终。

紧接着,宁南军又向南撤,不过在南面等待他们的是老对手,风第七军的第六兵团,也就是昨天晚上偷袭南营的那支兵团。

在第六兵团的手里,宁南军也没讨到便宜。

数万之众的宁南军左突右冲,可是在他们的前后左右,全是风军。东面有固若金汤又久攻不下的庆城,西面有风军第二、第四两支兵团,北面有风第五兵团,南面有第六兵团。

宁南军残部现已被死死封堵在庆城的西面。风军的合围战术,也正式宣告完成。

经过这一整天一连串的突围战,宁南军的兵力,已由不到八万锐减到不足五万人。庆城之战,双方的兵力优劣,也发生了逆转。现在宁南军面临的局势是,弹尽粮绝,四面楚歌,上天无路,下地无门,陷入绝境。

长孙怀安集结全部的兵力,休整了一个多时辰后,在天近傍晚的时候,对南面的风第六兵团发起总攻。

可惜,此时宁南军的总攻已十分的疲软,许多兵卒的弹药早已用尽,人们是端着装了铳剑的火铳,硬往前冲杀的。

在风军凶狠的火力之下,如此突围和自杀没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