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句话,让朝堂上的众人脸色无不大变,包括唐凌在内。蔡霄和宋晟互相看了一眼,嘴角不约而同地勾起。这就是他二人拉拢吴鹏的原因。

上官秀的强项就是军事,而在军事这方面,蔡霄和宋晟一窍不通,基本说不上话,真正懂军事,有能力又有分量可牵制上官秀的,只有吴鹏。现在吴鹏的作用终于体现出来了。

唐凌轻轻叹了口气,对上官秀意味深长地说道:“国公,大将军之言,无不道理,此事,的确不能草率决定,还需再仔细斟酌,另觅良机才是。”

上官秀似乎还想申辩,头已经抬起来了,可他嘴唇动了动,最终还是没有把话说出口,抬着头又慢慢垂了下去,低声说道:“臣,明白了。”

看上官秀那副吃瘪的模样,蔡霄和宋晟皆暗暗拍手称快,在朝堂上,他们已经很久没有这么痛快过了。

这次,上官秀提出出兵贝萨的计划,在吴鹏、蔡霄、宋晟三人的反对之下,不了了之。不过,此事可并没有到此结束。

很快,消息传到各军的军中,将士们在大失所望的同时,也都在讨论着此事。文官们的反对,他们不在乎,毕竟文官不懂军事,但吴鹏的反对,让他们实在很难理解。

现在,就连最最普通的小兵都能看得出来,风国强,贝萨弱,只要风国出兵贝萨,此战必胜。

但就是这么一场必胜的仗,却在大将军吴鹏的强烈反对之下,无疾而终了。

兵卒们不会想到吴鹏反对出兵贝萨是源于朝堂上的派系之争,只认为他是在怯战。

人们都知道,吴鹏曾经做过贝萨军的俘虏,对贝萨人,恐怕也带着一股畏惧的心理,所以他才不愿发动二次国战。

只是他的怯战,却直接影响到了军中将士们的利益。

在对贝萨的一次国战中,很多参战的将士们都发了财、升了官、晋了爵,而这二次国战明显要比一次国战好打得多,可偏偏大将军从中作梗,人们的心里又哪会舒坦?

本来人们对吴鹏就多多少少带有鄙夷的情绪,一个做过俘虏的人,还有什么资格继续做风国的大将军?而现在,将士们对吴鹏已不仅仅是鄙夷,更多的是不满和愤恨,觉得他已经不再胜任大将军一职了。

不过这种话谁都不敢轻易说出口,怨气都在心里憋着。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分散在各军的修罗堂人员发挥出了作用。

他们捅破了那最后一层的窗户纸,率先明确表达了对吴鹏的不满,以及对上官秀的尊崇,提出吴鹏应当立刻卸任大将军一职,大将军之位,应由上官秀来接任。

修罗堂人员的话,说出了大多数军中将士的心声。上官秀打过的那些仗可都不是白打的,不管最终的结果是胜利还是失败,每场战争过后,都为他累积下了名气和威望,日积月累,上官秀在军中将士心目中的威望之高,早已超过吴鹏,整个风国都无人能与之相匹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