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俨一惊,似乎想起了之前书坊的失败,忍不住点头道:“确实不能太贵,是我疏忽了。”

张庶宁道:“我们定价,要保证基本的利润,不能赔了。同时又要保证质量,让那些劣质的仿品没有多大的获利空间,延缓他们模仿的脚步……而最关键的,我们要利用这段时间,扩大规模。”

“扩大规模?”胡俨惊讶道:“为什么,难道还不够吗?”

张庶宁摇头,“确实不够,你们知道这一次义务教育法意味着什么吗?”

几个人都盯着张庶宁,即便有想法,也想听听张庶宁的意见。

“其实朝廷还有一个规定更为重要,那就是彻彻底底,不再承认私塾。曾经这里面是有空间的。大的书院不许民间建了,但是识字的私塾,给孩童开蒙的学堂,朝廷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办法,根本管不了来。可这一次不行了,这些都是不符合法令的,朝廷要统统管起来。接下来,各种教材,习题,解读教材的书卷……需要的数量非常庞大,肯定不是寻常书坊能承接的。我们现在放低价格,多走量,然后多兼并书坊,扩充印刷能力。只要我们的实力足够,就可以从银行借到更多的钱,迅速壮大我们的事业!”

张庶宁讲了一段,然后看着几个小伙伴,他发现这几个人都傻傻看着他。

胡俨凝视着张庶宁,满脸困惑,“你,你怎么会这么懂朝廷的法令?又这么明白如何做生意?”

许观也道:“是啊,明明都没人教过,书籍也没有,你怎么能驾轻就熟,随便就说出口?”

张庶宁再度怔了怔,还要归功于书商父亲吗?

“我,我娘是做生意的,她,她给人当账房,我是家学渊源!”

胡俨怔了怔,多少有点怀疑。

说实话,作为一个聪明人,他早就感觉到了张庶宁的不正常,只不过事到如今,更加强烈而已。

一个小孩子,只是聪明,没什么稀奇的,聪明人遍地都是……但是小小年纪,能摸准朝廷的脉,知道怎么经营,如何获得最大的利益,甚至敢借钱发展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用聪明来解释了。

“问那么多干什么?反正大家伙都有一成干股,做得好了,一起分润,谁都能拿到一笔钱……等有钱了,我就每天都做这么一大桌的菜!”夏知凤喜滋滋说道。

她的话迅速点燃了几个人的热情,尤其是许观,他已经意识到了,只要自己有足够的钱,能够补偿许家,自己就能改回原来的姓氏,给别人家做儿子,算不得什么光荣的事情。

什么不用说了,干就完了!

这几个小崽子还真是行动派,他们凭着卡片生意,迅速买下了星子县的三家小书坊,还雇佣了多达三十人的印刷工匠。

准备大干一场。

相比起张庶宁的风生水起,朱元璋的几个儿子,也有点小成就,比如朱棣,他在和高丽的小摩擦中,取得了胜利!

没错,前面布置的方案已经发动了。

按照蓝玉的计划,先让倭国出兵,然后派遣张定边压上去。

辛旽也别闲着,让他在义州等地,推行均田铲除豪强,再派遣琉球水师北上,封锁外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