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干的这挑刺儿的活,在过去,本就是一个重大项目一把手该做的事情,审核、挑刺、把报告里写得不够好的地方找出来,全方位的提高项目组整体水平。

这本该是陈锋自己费心费力去做的事,老头帮他给做了。

数天之后,陈锋把这边的事情安顿妥当,打听了一下,林布终于从大雪山基地知难而退。

他回去了。

科学城这边,他的历史项目组已经自成体系。

他把事情都安排了下去,这些加入他的研究人员个顶个的都很聪明,很有行动力,不需要他再手把手的带着走。

其实他也带不了。

他这个院长,是最弱的。

要不是有董山这个“捣蛋鬼”,他还走得没那么放心。

现在连项目把总都有人给他代劳了,他当然走得心安理得。

他都不用再亲自费神,只需要安安心心的等别人汇报。

这些带着综述性质的汇总,让他对二十一世纪科技史的整体研究难度直线下降。

他沉迷其中。

这些被他忽悠来的苦力们,实在太出色了。

每一个人,呈现上来的每一份综述,拿到二十一世纪去,都能获得不小的影响因子,成为一名优秀博士生的招牌论文。

好的综述,逻辑清晰、思维敏锐、表达精准,一样是极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

高级苦力们用敏锐的洞察力,将无比庞大的信息量抽丝剥茧,探寻脉络,以比陈锋更高的效率,更严谨的逻辑,更准确的表述完成了一份又一份的综述。

然后这些综述在最终呈现到陈锋的面前之前,还得过董山老头子那关。

这每一份综述,都宛如艺术品。

阅读这些文章,甚至能给陈锋带来爽到多巴胺加倍分泌的幸福感。

至于引力波场项目组?

不好意思,那和我陈院长有什么关系?

回大雪山基地,陈锋有两大目标。

锻炼军事素养,以及锻炼身体素质。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又三个月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