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学道,我没慧根的。”她确实笑着婉拒了静慈仙师的善意,“还是先踏踏实实,把点点带好再说吧。”

静慈仙师也不勉强,她转了话题,“好久没见点点了,孩子还好吗?”

“好,胖大了不少,这个年纪的娃娃,一天一个样的……”

两人絮絮叨叨,很快便穿过了这春的末尾,进入了幽深的甬道之中。

#

一千多里路,一个人用最快的速度,也要走二十多天——一天五十里路,不论是坐车还是骑马,都是很极端的速度了。但日夜换马换人而行的急脚递,在有官道的地方,一千里也就是五个昼夜。皇帝离开京城还没有一千多里,传令东厂严查的消息,只用了两天就送到了东厂提督太监刘思清手上。

一辈子办差,老了老了,都已经萌生退意了,却还摊上了这么个棘手的差事,刘思清虽然苦笑连连,但有啥办法?皇爷的话那就是天,要你限期破案那就得限期破案,没有折扣打的。二十天就二十天吧,还好不是限期三天,不然,山高水远,还真不知道该怎么查。

不过,皇帝也不是完全不讲理,他给刘思清送来的除了限期破案的死命令,还有授权他调动锦衣卫众属查案的手令。刘思清直接就派人把手令送到锦衣卫去了,不是为了降服锦衣卫统领,就是为了存个档:正经是罗氏这事刚出来的那天,他就找到锦衣卫统领,由他派出手下精锐,会同刘思清手下最为得用的大档头一道前往南京查案。——这么大的事,东厂不可能由皇爷一拨一动,肯定是要掌握一定的情况,反正,以刘思清对皇爷的了解,这位主也不可能就这样放过罗家人。

他良好的职业素质,现在可不就发挥作用了?刘思清接到谕令以后,不急不躁,就令人往南京抄送了一份:爷要是查不出案,到老还要横死,肯定也得有人垫背啊。

这里头的态度,不必一字多说的,只要把谕令送去,大档头自然会明白。刘思清把消息送出去以后,也就不管南京的事儿了。

他开始琢磨起北京城的事儿来。

确切的说,是北京皇城的事儿。

这件事的主使者肯定是来自宫城内,这一点毋庸置疑。藩王什么的都是瞎扯,刘思清心里早就有了几个嫌疑人物:太后、皇庄妃、静慈仙师,就这三人没跑了,顶多添个何惠妃又或者是小吴美人。皇帝别的兄弟,虽然没就藩,但平时也都是安分老实,只怕对太子的身世都是所知不多,更别提在背后搞风搞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