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卫队员们举着简易的旗帜,含泪接过郑三虎手中的符契。它们将被供奉在护卫队的大堂上,永远在那里看着他们,和他们并肩作战!

虞午最终没有同意护卫队的扩编,一来是本来家里人就少,如果将青壮都抽调出来,生产势必受到影响,这种舍本逐末的事他是不会做的。二来兵贵在精不在多,目前最主要的是抓紧训练出一批可堪大任之人。

接下来的日子里,护卫队真正的苦日子开始了。

虞午给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规程,用的是完全不同于当代的训练方式。其实虞午并没有参过军,也不太懂什么军阵,只是高中一周、大学一个月的军训给他打下了良好的底子,再加上没事喜欢看点历史读物,用到这个时代是绰绰有余。

首先要做的就是令行禁止,无非是队列训练、停止间转法的那一套。以前虞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每一个军人首先要学的都是站队列,练习左右转。后来在拍戏的时候见过几次步兵方阵才明白,练习这些的目的就是要让队伍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准确通过长官的指令找到自己准确的位置。

部队在打仗的时候,一个普通的士兵根本搞不清楚外面发生了什么,他眼中看到的就是无数的人头。此时依靠他们自己的判断是无法进行作战的,即便人数多于对方也很容易因为士兵的胡乱行动而互相挤压、踩踏而溃败。所以很多人说有些队伍是乌合之众,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候就体现了将领的作用,他们要通过旗语、鼓点、口令等各种方式,让每一个士兵找到自己应该在的位置。完成分离、聚拢、转向、抵挡、射击、冲锋等等一系列复杂的战术。

想要做到高级,首先要完成基础,声势浩大、波澜壮阔的战斗场面就是由这一个个口令,一个个最为简单的队列动作所组成的。

其实这个时代的军队训练方法中也有关于口令、队列的训练,只是没有几千年积淀下来的那样简单、高效。

从此以后,护卫们的每一天都在“向左看齐”“向右转”中开始,在“收息”“跑步走”中结束。

除了练习这些,他们还要跟着赤锋学习武术。因为不是正规的军队,按照庞国军制,他们不能穿盔甲,不能打造长兵器,只能使用诸如刀、剑之类的防身短刃,或者是打猎用的弓箭。

不过这怎么会难倒虞午,盔甲的问题好解决。向阳山庄是庞城牛肉的最大供应商,每天都会有牛被宰杀、分割,送到庞城各大饭庄、权贵大宅。而这牛皮制作皮革防具最好的原料,这个时候铁器还没有普及,青铜箭簇还很珍贵,一些石制、骨制的箭头仍然是小规模战争的主流。

在向阳山庄妇女们的精心缝制下,很快就给护卫队的每人都配了两套这样的皮革。既轻便,又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长兵器要困难一些,虞午只能伐了无数长竹子,在竹竿的顶头绑上石块等重物模拟戈、矛进行练习。

当然,如果需要的话,虞午也会求关坦借几支真正的青铜长戈给他们试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