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对应《世外之歌》的特性,《晨风》的旋律必须做到绝对的准确,不可能再有任何变动。

但今天他知道了自己的浅薄无知。

陈锋挠头,多听别人叫得自己几声大师,就膨胀到不知天高地厚。

现在钟蕾重新教了他这三个字怎么写。

门外汉。

凡人就不该去贸然觊觎神的境界。

这次的《晨风》,基础韵律还是那个基础韵律,但给人的听感就是和过去截然不同。

过去在2500年前,《晨风》大部分时候都算不上钟蕾的代表作,很多时候压根就不被世人理解。

甚至陈锋还因此背过不少黑锅,后人指责他给钟蕾挖了个大坑,浪费别人几十年光阴就写出个这玩意儿?

时长达到九十分钟,听感还算不上优美动听。

精通音乐的人能明白《晨风》里蕴含的高山仰止的音乐创作理念,以及内涵即为丰富的美妙声音和玄妙韵律。

审美太过曲高和寡。

不精通音乐的人听着,完全欣赏不出其中的韵律之美,大半时候都会想。

“就这?”

“钟蕾大半辈子创作出来的单曲,就这?”

这次情况有变化。

在前五百年里,虽然《晨风》未能一骑绝尘,可作为欣赏类的纯音乐,也能与钟蕾其他诸如《浴火》、《自我燃烧》、《锋芒毕露》、《梦游室女座》、《千年颂》并列为钟蕾一生六大经典代表作之一。

伊德里西·巴赫能提前一百多年破解《晨风》的原因,同样也有其流传度比过去高出许多的缘故。

先前看到这些时陈锋还有点纳闷,现在他一听就明白了。

同样的和弦采用了不同的组合,再搭配以一些画龙点睛的前音又或是后音,整首歌的听感陡然大变,仿佛被点石成金了。

在保持其原有功效的同时,钟蕾更完美的考虑到了普罗大众的口味,音乐境界丝毫没有下滑,普通人听着也能投入进去。

即便以陈锋如今挑剔苛刻的鉴赏能力,他也只能爆一句脏话。

“真特么好听!”

如果他是个需要烧脑的技术人员,在忙碌的赶工中,也愿意一直单曲循环《晨风》作为调剂心情的耳边伴乐。

改变不仅仅只体现在好听上,新版《晨风》对情绪的调动能力,对人脑思维活跃度的激活能力也比过去强了不少。